874万就业大军如何突围
发布日期: 2020-05-22 供稿:两会·中国青年报
编辑:吴楠 审核:刘晓俏 阅读次数:原文标题:874万就业大军如何突围
原文链接:http://zqb.cyol.com/html/2020-05/22/nw.D110000zgqnb_20200522_3-01.htm
在近几年的全国两会中,“就业”一直是热门话题。今年,2020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达到874万,同比增长40万。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更是让就业形势雪上加霜。最近,如何让大学生顺利找到工作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多位代表委员表示,如今,国家部委、各地政府、高校共同努力,帮扶政策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未来,破解“就业难”问题需要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多方合作,也需要大学生调整就业心态。
就业压力从何而来
“就业人数持续增加,招聘需求大幅下降,就业进程整体延后,顺利毕业和成功就业压力交织。多方因素叠加,毕业生普遍感到就业压力大。”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说。
大学生春招季中的“金三银四”已经过去,但不少毕业生仍在不停地投简历、笔试、面试。在一些高校中,转战线上的宣讲会、双选会也没有结束的迹象,就业成为高校现阶段难啃的“硬骨头”。
BOSS直聘发布的《2020应届生春招求职趋势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在春招季(2月3日以来)活跃求职的应届生较去年增加了56%,但企业对应届生的招聘需求同比下降22%。其中,岗位收缩程度最大的是金融行业,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相关领域,应届生招聘需求较2019年同期下降超过50%。
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大学校长赵继说,这几年东北大学的就业率一直是上升的,而本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下降了两个多百分点。
“我们学校的计算机、软件等专业常被大家比喻成‘漂亮的姑娘’,从来不缺‘追求者’。但今年,部分好的相关企业用工岗位减少了。”赵继说。
来自武汉的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更担忧湖北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作为此次疫情中心的湖北有30多万名高校毕业生,受到了更大的就业冲击和压力。
在全国政协委员、南通大学校长施卫东看来,当前我国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
“一方面,受疫情影响,文化、体育、娱乐、旅游、住宿、餐饮等行业用人需求下降明显,中小微企业招聘意愿同比下滑;另一方面,适应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的高层次研发人员、高技能工人和创新型复合型人才不足,而部分新成长劳动力的实践能力还难以跟上市场变化。此外,部分用人单位对实施网络招聘、网络面试、网络签约的意愿不强,配合度不高。”施卫东说。
新兴产业招聘需求逆势增长 帮扶政策助力毕业生就业
虽然人们都说今年找工作难,全国政协委员、32450新蒲京光电学院教授王涌天却并不担心自己学生的就业问题。
“今年,我们学校的就业形势还是相当不错的。前段时间我校的就业率已经达到70%多了,考研录取工作结束后还会进一步提升。”王涌天告诉记者,随着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国家需要大量的工科人才。
《报告》显示,2020年春招季,战略新兴行业中面向应届毕业生的岗位规模较去年同期普遍提高了1-5个百分点,应届毕业生岗位占比也高于全行业均值。春节之后,机械制造业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需求逆势增长,涨幅高达19.4%。
除了新兴战略产业、人工智能、5G等领域对应届毕业生的招聘需求“逆势”增长,国家部委、各地政府、高校也在联手助力大学生就业。
5月6日,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6部门启动了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百日冲刺”行动,并发布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专项行动,其中包括升学扩招、充实基层专项计划、扩大毕业生参军入伍、开拓科研社区医疗基层岗位、推进企业稳岗扩就业、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行动、持续开展网上就业服务、重点帮扶湖北高校毕业生等。
周洪宇观察到,湖北省委省政府针对大学生留鄂留汉提供了很多优惠,包括2020年全省公务员招录计划扩大20%;2020年和2021年省属国有企业连续扩大对湖北高校和湖北籍高校毕业生的招聘规模;扩大202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等。“还给大学生提供公租房,免1年的房租,为创业的大学生提供创业资金,出台政策鼓励企业招聘大学生,并给予财政补贴。”
不久前,“北大帮武大、清华帮华科”的话题冲上微博热搜,这是教育部于4月8日启动实施的全国高校与湖北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一帮一”行动。目前,第一批48对高校全部签署了帮扶协议。据不完全统计,受援高校毕业生投递简历7.5万人次,目前直接受益签约4000多人。5月18日,第二批行动启动,76对高校开展帮扶行动。
破解“就业难” 需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形成合力
不少代表委员表示,破解“就业难”,需要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形成合力。
施卫东表示,从政府层面来说,要进一步推动各地市引才、留才激励政策落地、落实、落细,搭建平台,组织更多用人单位与高校开展供需对接,同时要呼吁用人单位主动转变招聘模式,采取网络宣讲、网上招聘、在线面试签约等工作模式,缩短实习期,尽快与学生达成意向并签约。
“从高校层面来说,一是要强化就业工作组织领导;二是要强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开展好就业创业课程培训,同时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加大帮扶力度,实施一生一策,开展个性化精准就业指导服务;三是要积极拓展高质量就业渠道,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加大国企、名企、优企引入校园工作力度。”施卫东说。
从长远角度来说,高校还应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赵继表示,无论什么样的招聘形式,就业最终还是取决于人才培养的质量。“从整个社会看,有的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但是也有许多岗位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这是一种错位现象。随着未来我国新基建的开展,越来越多的新行业,特别是在新基建基础上衍生出的新业态、新需求和新岗位会大量出现,这需要大学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但要培养就业者,还要培养创业者,使高层次人力资源可以支撑和引领创新国家建设和产业转型发展。”
“从这一次的疫情可以看出,今后我们国家很需要与民众健康相关,特别是医学、生物等领域的人才。我国的工业从中低端到高端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大量的理工科人才,我认为这些都是具有明显的良好就业前景的专业。高校应及时进行专业配置的调整,以适应时代的发展。”王涌天说。
从学生个人来说,调整就业心态和就业期望也十分重要。
周洪宇建议,学生和家长们要转变“非好工作不就业”的观念。“不要有过高的标准和不切实际的期望,可以先把工作找到,再‘骑驴找马’。有了工作、收入后,你才有了考虑其他可能性的条件和基础。很多工作只有先去做才知道合不合适,也才会有更多的探索和选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