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校报】让“智力丝路”在北理工“你来我往”


北理工自动化学院“一带一路”学术引智

 

  “一带一路”上,各国人民共同谱写的友好篇章不绝如缕,互学互鉴、合作共赢的佳话不胜枚举。在32450新蒲京同样也上演着“丝绸之路”上的“智力往来”,学术的贯通,让丝路两端的智慧交融,共同探索世界前沿技术,孕育高水平学术成果。

  他从“一带一路”来

  马吉迪·马哈穆德(Magdi S. Mahmoud),沙特阿拉伯法赫德国王石油与矿业大学教授。他是系统工程和信息技术领域的著名专家,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他首次解决了分散系统的约束控制问题;提出了将分散控制和滤波算法相结合的思想,解决了内联系统的科学难题;解决了切换时滞系统的稳定和控制中的难题;首次提出了大系统理论并对其理论和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等。曾荣获埃及杰出科学贡献奖、埃及科学与艺术勋章、约旦阿拉伯科学家杰出贡献奖、埃及国家贡献奖、科威特杰出工程师奖等。  

  2008年,马哈穆德在国际会议上与北理工自动化学院院长夏元清教授相识,共同的研究领域、共同的科研追求,让这两位“投脾气”的学者一拍即合。从那时起,从沙特到北京,穿过5个时区,全程8000多公里,已经步入花甲之年的马哈穆德便坚持暑假通过“短期引智”的方式来到北理工开展研究教学,至今已坚持了9年。2014年,马哈穆德作为北理工代表出席了李克强总理与外国专家新春座谈会,受到李克强总理的亲切接见。 

马哈穆德在“网络化信息处理与控制实验室”作报告

  在自动化学院“网络化信息处理与控制实验室”,马哈穆德与师生们一起开展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并进行合作研究。在沙特可以享受高薪、待遇优厚的马哈穆德,对中国实验室“格子”工位充满感情,每次来到北理工从不懈怠,惜时如金。“马哈穆德习惯于压缩自己的非工作事务来保障尽可能多的工作时间。我曾提出陪他去‘鸟巢’看看北京奥运会的体育场,他婉言谢绝,理由是已在电视里看过了,更愿意周末留在办公室工作。”曾在自动化学院攻读博士学位的刘波校友,是这样回忆他与马哈穆德共事的经历。

  “北理工是国内知名高校,实验室刻苦、团结的学术气氛,科研环境和国外无异,在某些领域处于世界前沿研究,这都深深吸引了马哈穆德。他在这里也有很多的收获。” 夏元清这样分享马哈穆德乐此不疲来北理工的原因。

  9年间,虽然每年暑期的交流时间仅有2周,但马哈穆德与实验室的合作成果却非常高效、高产、高质。至今,他与实验室共联合出版了4部专著、25篇论文,其中23篇SCI、2篇EI论文。2012年,夏元清与Mahmoud合著的“Applied Control Systems Design: State-Space Methods”(《应用控制系统设计:状态空间方法》)一书由伦敦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出版,现在已成为北理工徐特立学院的教材。

  马哈穆德与自动化学院在多源信息网络化控制与处理方面,尤其是云控制与决策方面的理论上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突破。特别是在应用方面,初步搭建了云控制平台,可直接为多智能体控制(飞行器编队、智能小车编队)、智能交通系统、制造业(工厂车间制造)等应用上提供支持。  

  另外,北理工“多源信息复杂系统控制基础理论与方法”项目组在马哈穆德的帮助下,更为全面地了解信息融合以及复杂系统系统控制领域的国际前沿研究动态,从而更加明确了研究方向,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完成。

马哈穆德与实验室学生交流

  他到“一带一路”去

  引入国外高水平智力资源来到实验室,收益最大当然还是学生。“马哈穆德教授的勤奋直接感染带动了我们,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国际学者做研究、做学术的态度,而且他的思维很活跃,带来了不少的新思路。”实验室博士生邢子瑞表示。

  马哈穆德用自己的学识和态度,为北理工培养高水平国际人才作出贡献,智力丝路有了“你来我往”。自动化学院刘波博士就是其中的代表,他在北理工毕业后来到沙特法赫德国王石油与矿业大学,并最终在该校获得长期教职。刘波2006年考入北理工自动控制系系统工程专业攻读硕士学位,师从夏元清教授。2008年起攻读博士学位,研究课题为网络化控制系统的故障诊断。 

  2009,马哈穆德来到北理工开展工作,刘波每天都利用午餐时间和他充分交流。“我们谈论的话题非常广泛,不仅有我们共同感兴趣的学术问题,也包括其它科学和社会话题。”在交流中,这“一老一少”间的了解愈发深入。2010年,马哈穆德再次来访时,就向刘波提供了沙特博士后职位。2011年,刘波博士毕业后,来到沙特加入了马哈穆德在法赫德国王石油与矿业大学系统工程系的课题组。

  可以说,北理工与马哈穆德的引智交流对刘波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与马哈穆德教授这样国际知名的学者开展有质量的学术讨论,让我感觉到作为北理工的研究生自己的水平得到了认可,对于科研热点的把握也受到了肯定,更加对科研工作充满自信。另外,通过交流,我认识到国际上对科研人才的评价标准,这十分有利于精确定位个人科研事业的方向,对于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很有帮助,这些都对我的职业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刘波表示。

马哈穆德(右五)与夏元清(右四)等实验室师生合影

  “我们的科研团队除了自身进行科研探索外,正是和马哈穆德这样的国外业内‘高手’保持着有效的交流,通过交流,实现知识创新,通过相互合作,促进团队、尤其是学生的成长。”夏元清如是说。

  中国发出“一带一路倡议”,联通亚欧大陆各国,在这条21世纪的宏伟道路上,“你来我往”将成为常态,也将为面向国际,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理工大学的北理工带来新的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