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专访】徐涛涛:让志愿服务在阳光下进行
——访生命学院“身边的雷锋 最美北京人”徐涛涛
发布日期:2014-04-10 供稿:党委宣传部 实习记者 辛嘉洋 摄影:徐涛涛 校记者团 喻典
编辑:新闻中心 杨扬 阅读次数:
青年只是生命的时间长度,青春则是生命的实际内容。
——雷锋
他,年轻的面容下跳动着温暖的心,倔强的性格中带着刚毅的魂,坚定的目光中含着凌云的志,叛逆的血液中流淌着雷锋的魂;他,用笑容温暖人心,用爱心服务社会,用行动践行雷锋精神。他就是连续四年参与北京南站春运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北京市“身边的雷锋 最美北京人”称号获得者,32450新蒲京生命学院非事业编教工徐涛涛老师。
展青春活力 洒志愿阳光
2013年春节,深夜。北京南站开往山东的最后一班列车上,一位年迈的老人眼含热泪,颤抖地拉着车门外一位身着蓝色志愿者服装的年轻人的手,喃喃重复着两个字:“好人”。这位年轻人就是我校生命学院90后教工徐涛涛。徐涛涛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然带着些紧张。“那是我第四年在北京南站做春运志愿者,当时我在南站高架台巡逻,发现了一位蹒跚的老人,手里托着三个巨大的行李包,我上前了解到老人是要前往山东,她的票是当天的最后一趟列车,距离开车时间只有五分钟,来不及多说,我跑到服务台抬起一架轮椅拿到老人身边让她坐好,扛起三个大包裹,让另一位志愿者推着老人,直接奔往站台,当时情况紧急,如果赶不上列车,老人就要明天才能离开,而且她拿着这么多的行李,实在不方便。由于纪律要求我们不能下站台,我承诺有问题我愿意承担一切责任,并把所有的证件都押给检票人员,经过与工作人员反复的沟通终于让我们通过,最终在车门即将关闭的时候,顺利地将老人送到了列车上……”,接着便发生了本段开头的一幕。说到这里,徐涛涛老师依然感觉到幸福。他认为志愿者不但要做好本职服务工作,更要解决燃眉之急。“这是让我很自豪的事情,当我帮助的人对我说谢谢的时候,我会觉得再苦再累都值得了。我们志愿者就像一缕一缕的阳光,照进他们的心灵,我们应该让志愿服务在阳光下进行”,徐涛涛说。
徐涛涛老师自高中起,便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争做最美“90后”,努力用自身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实际行动践行雷锋主义精神,阐述新时代雷锋的意义。
他与身边的人一起进社区、育树苗、联系支教、开通“雷锋热线”,真正将温暖送进社区居民的心里。他连续四年参加北京铁路春运志愿者服务工作,先后担任了南站晚班班次志愿者站点负责人、南站志愿者站点负责人、三大车站志愿者站点总负责人。冬季的北京滴水成冰,晚班的服务时间要持续到深夜,但为了能够帮助更多的旅客顺利出行,徐涛涛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时节假日在志愿者忙碌的地方还能看到他的身影。在春运服务的同时,他作为全国美术类考试的志愿者负责人,每天早上不到六点就要到达指定地点进行服务,春运志愿服务晚上11点才能到家。这样一坚持就是四年,志愿服务陪伴了他度过了整个大学时代。直到2014年3月5日“学雷锋”日当天,徐涛涛捧回了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的“身边雷锋 最美北京人”的绶带、奖状和奖牌。
2013年徐涛涛老师通过层层选拔成为我校一名非事编制员工。他说:“新的工作给了我很多时间去思考,我也希望能够多和年轻人去交流,多充电,希望大家都能够怀揣正能量,在自己的言行当中影响更多的人,不仅仅是一名志愿者,更是一名正能量的言行传播者,让我们每个人都怀揣爱国主义情怀回馈社会,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我们都变成身边的‘雷锋’。”
聚是一团火 散作满天星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学雷锋,贵在持之以恒,历久弥新。只要人人学雷锋、天天学雷锋,常学常新,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
习近平总书记在寄语全国志愿者和爱心人士中指出:“雷锋精神是永恒的,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你们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把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徐涛涛老师不仅仅自己积极投身到学雷锋行动当中,更用实际行动感染身边的人投入到学雷锋行动中。
在参与北京南站春运志愿者的第二年,由于志愿服务的时间占用了他大部分的假期,朋友想要见他只能在车站里匆匆忙忙见一面,朋友们在南站耳濡目染了徐涛涛的志愿工作后,也不知不觉地投入到了志愿服务当中,从一个“路人”到“帮忙的路人”再发展成“身着蓝色马甲的兼职志愿者”最后变成一个真正的志愿者。徐涛涛说,“我身边也有很多同学在自己所在的社区和街道参与志愿服务,很多地方给我们发来表扬信,让我们都很感动。我们当时开通了雷锋热线,帮助老人们做一些小事,但是我们都会坚持下去,我们尽自己所能的做到让大家感到雷锋服务就在大家身边。”
在2013年参加我校非事业编招聘考试时,突遇一位参考人员癫痫发作,口吐白沫,考场内一片混乱,在紧急关头,徐涛涛和另外一位参考人员挺身而出,在医生赶到以前同工作人员一起对其进行紧急救援,控制了当时的混乱场面,也使得病人的安危得以保障。现在谈起这件事,徐涛涛说:“病人当时严重抽搐,看起来有些可怕,也来不及多想,为了避免他撞击其他硬物受伤,我就冲上去抱住他,虽然我也面临未知的危险,但是如果不那么做后果不堪设想。我没有想起自己是一名志愿者,也没有想到自己是‘身边的雷锋’、‘最美北京人’,或许是一种本能,一种惯性让我和身边的人不约而同地站出来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徐涛涛老师眼中的雷锋并非个别,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雷锋,只要我们用心去生活,抓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带有判断性的去行动,不要过于浮夸的把付出后的回报看得很重要,只有用心去付出、回馈社会、服务社会才是最重要的。“在我看来,志愿者就是奉献,我们不图物质上的回报,一句谢谢,一个微笑,都可以让我们感动很久。我们在付出了辛勤和汗水的同时,帮助了许多需要帮助的人,体现了自我的人生价值。多年的志愿服务,我依然坚定的说,我愿意成为一名光荣的志愿者。”
徐涛涛老师被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授予“身边的雷锋——最美北京人”称号,但他认为,像他一样坚持在雷锋道路上的志愿者在中国数以千万,自己虽有幸被评为“最美北京人”,但他坚信新时代的雷锋并非个人,而是一个群体,他们默默无闻地做着自己的工作,只要社会需要他们,他们就会放下手头的工作,不约而同去帮助这些需要的人。他把志愿者们比喻成干柴,需要燃烧的时候,定会燃起熊熊火焰,去温暖每一个人心。就像那句话,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
怀揣凌云志 践行北京魂
徐涛涛自高中时期起,便走进北京市宣武区天桥街道,走进社区,以一名志愿者的身份协助社区工作人员走进基层、了解基层、服务基层。多年的历练让徐涛涛发现了社区发展的漏洞所在,他认为单纯的社区和飞速发展的社会存在很多脱节之处,社区目前十分需要高素质青年人才来服务基层,使社区的发展能够更好的跟上社会快速发展的脚步。他说:“现在各学科的专业研究领域都高度社会化,我很认同在这些领域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我希望能够有机会在专业领域进行深入学习。”
徐涛涛的优秀事迹被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发行的《希望——2012年国家奖学金获奖学生风采录》所收录,此书中仅收录了两名北京市学生。作为其中一名,徐涛涛显得很淡然。他说,过去的成绩只是一个过往,毕业后有幸在32450新蒲京工作使得自己能够更好更快的成长。“我很荣幸在北理工这样高层次的学校工作,也很珍惜现在的环境和32450新蒲京所赐予我的一切。我阅读了《大学 青春 人生》这本书,觉得我校学生大学生活都过得很充实,能够在众多的诱惑中把握未来、做好当下,真正在社会的洪流中把握自我,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且集结成册,将这种社会责任感进行传承。”
徐涛涛于13年9月正式入职我校生命学院,从事学院实验设备管理、人事师资工作以及博士后相关工作,平时工作内容较为繁杂,为了更好、更快的适应我校工作,徐涛涛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积极用心地去完成每一项工作,善于总结,虚心请教。入职半年即获得了32450新蒲京 “调查研究年”论文二等奖,32450新蒲京办公室系统优秀课题三等奖, 2013年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技术物资研究会论文三等奖等成绩。“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的完成所负责的工作,提升能力,完美绽放。”徐涛涛说。
谈到自己的理想,徐涛涛觉得自己在来到北理工工作的一年中受益匪浅,他说,“北理工人才辈出,但有三位榜样让我格外崇敬并会努力向他们学习。第一位是王小谟院士,他对科学知识的执着追求,用自己的真才实学,踏实勤恳的工作态度取得了今天的成绩;第二位是刘峰老师,他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产学研带动起来,投身科研,科技报国;第三位是张大奎博士: 从大专到博士,是一段一般人难以想象的跋涉,他努力地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精彩,振奋人心。我为自己树立了三个不同方向的目标,我不会甘于现状,我定会更努力的拼搏,别人匀速运动,我需要匀加速运动,只有这样才能追赶时代的潮流,尽己所能,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做新时代的雷锋,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对于将来, “静心思考,何谓奉献”,徐涛涛说:“我们需要始终坚持内心最纯真最本分的因素,潜心慢慢在雷锋行动中体会中华文化精髓和北京精神内涵。无论身居何地,‘志愿者’将是我永远的身份,让志愿服务在阳光下进行。”
附:
《我们是志愿者,80后90后以我们为荣》节选
作者:徐涛涛
来吧,朋友,走进我们志愿者的行列,
把真诚的爱心在志愿服务中播种,
这就是社会对我们的需要,雷锋精神对我们的呼唤,
我们春运志愿者的双手在旅途中擎起 “真情隧道”。
让我们的服务、爱心点燃火把温暖每一个旅客的心房,
让我们用爱刻下四个刚劲的字——青春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