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法学人】罗丽教授:砥砺耕耘,为这方青山绿水
——专访32450新蒲京法学院罗丽教授
发布日期:2015-11-20 供稿:法学院 高哲 摄影:罗丽老师提供
编辑:法学院 于璐 阅读次数:
近日,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我校的参赛队员们已经奔赴广州加入到激烈角逐的行列中。当我们全校师生翘首企盼今年的捷报之时,大家仍会不由地回想起两年前我校取得的骄人成绩。成绩的背后,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默默付出,传道授业,他们凭着深厚的专业素养成为参赛同学的坚强后盾。他们,不被瞩目,却备受同学注目;他们,不求回报,却收来无数赞誉——他们就是活跃于同学们课内外教学中并被同学们喜爱信任的指导老师们。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其中的一位,两年前,她指导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保护法律制度研究”参赛项目摘得全国一等奖的桂冠,从而刷新了我校文科专业参赛作品的最好成绩,这位老师就是32450新蒲京法学院环境法研究所所长罗丽教授。
传道授业,她以严谨态度构筑为师之道
“整个比赛过程中,罗老师带给我们最大的帮助不仅在于她深厚的法学专业功底,更在于她对做学问一丝不苟的科研态度”。法学院“挑战杯”参赛团队岳烨同学在提起罗丽老师时,感触最大的就是她对学术的那份严谨。
为了获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资源保护的第一手资料,罗丽老师亲自带领同学们奔赴中线工程经过的各个地段,弄清水资源保护的实际状况。白天,罗丽老师与同学们紧张地参加调研会,进行实地考察,深夜也会马不停蹄地坚持工作,有一次甚至到了深夜一点多钟,她还在汉江边上召开“汉江会议”,指导同学们讨论调查报告的写作事宜。
参赛作品的撰写阶段,罗丽老师更是要求同学们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为了指导同学们撰写出优质的参赛论文,罗老师经常利用周末时间悉心指导团队成员们。例如,如何明确选题意义、如何提炼问题意识、如何明确现行立法现状,如何寻找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甚至如何查资料、如何做好注释等,都是罗老师手把手口传心授。
“我们进行环境法学研究,一定要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研究,不能为了创新而创新,为了研究而研究。”上过罗丽老师课的同学都颇有感触,无论是一项课时作业,还是一篇结课论文,罗丽老师都严格要求同学们认真对待。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她要求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及时阅读国内外最前沿与最高水平的法学文章与著作。而对于学生的作品,从文章的结构内容到语句用词,罗丽老师都会非常细致耐心地指出存在的问题与完善的方法。
课堂上的严谨治学不仅没有让同学们望而生畏,反而让大家更加信任和敬仰这位老师。早在2011年7月,法学院赴内蒙古鄂尔多斯地区“发展•生态•和谐”暑期社会实践团的同学们就亲切地邀请罗丽老师作为他们的指导老师。实践团以考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和环保法律法规落实情况为重点,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地区,开展了为期五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尽管面临交通不畅、环境恶劣,但大家还是克服了一系列困难,深入到矿区、村庄和田间地头,同工人、农民交流,向干部、专家求教,一路上,罗丽老师带领大家边实践、边讲解,她结合实际把以往在课堂上给同学们传授的知识讲得更加生动、形象。参加实践的学生纷纷表示自己很珍惜这一次和罗丽老师学习的机会,在她的指导下,把理论知识放到实践中进行检验,切实提高了大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增添了学好专业知识、用好专业知识的兴趣和动力。回到北京以后,实践团的同学在罗老师的指导下将对暑期收集来的第一手资料进行分析整理,结合实践内容形成学术调查报告,为鄂尔多斯市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亦师亦友,她是学生人生道路上的指路明灯
“罗老师在学术问题上是一位严谨的学者,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又是一位亲切和蔼的老师。”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高哲同学这样来评价她的导师。是的,熟悉罗丽老师的同学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尽管她在科研方面对同学们要求严格,但是在生活中,她又像是大家的一位好朋友。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期间是十分紧凑的,在两年半的时间里不仅要完成学业,还面临着就业或者继续求学深造的选择。也正是因为如此,为了让同学们在研究生入学时就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甚至是人生规划,罗丽老师在历届环境法专业硕士生的第一堂课上,都会让每位同学谈一下自己的情况、职业规划和人生理想,再根据每位同学的具体情况,结合每位同学的特点,提出她对大家建议和期待。通过这样的形式,对于站在人生道路新起点上的同学们而言,不仅有助于他们准确地给自己定位,而且在大家的相互交流学习中,也更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罗老师更会针对不同学生的规划,不断给予同学们建议和指导,帮助大家更好地实现人生的理想。
在短暂的研究生生活中,罗丽老师与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大家在生活中有什么烦恼与困惑,也都愿意找罗老师诉说。就这样,她如同同学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照亮了同学们前进的方向。
通过罗老师的辛勤指导与帮助,尽管法学专业就业环境整体恶劣,环境法专业同学的就业情况却十分乐观,在这些同学当中,既有人成为了优秀的人民法官、人民检察官,也有人进入到环境保护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专门环境管理工作,还有人成为了知名律所的环境法专门律师。载着入学时罗老师对同学们的期许,相信他们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当中,为守护这一方青山绿水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勤奋治学,她为祖国环境法治建言献策
“作为一名高校环境法老师,我有责任应时代要求,踏实研究,为中国的环境法治建设增砖添瓦。”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与之相应的环境问题呈现出集中爆发的态势,无论是全国大范围的雾霾天气,亦或是屡次发生的水资源污染,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而环境问题突发的背后,是我国环境法治建设长期滞后,这就对环境法学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事实上,罗老师最初是以民法学专业教师的身份引入我校的,就在她攻读清华大学法学院民法学专业博士时,她尝试着从民法学与环境法学的交叉角度研究问题,与此同时,我国愈发严峻的环境态势与较为薄弱的环境立法引起了她的注意,也使得罗老师以环境法治建设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将更多的研究精力放置在环境法学之上,并最终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环境法学者。
在教学之余,怀着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忧国忧民的使命感,罗丽老师围绕我国环境法治建设,先后参与了《侵权责任法》、《土壤污染防治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侵权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草案起草和论证工作,还参与了《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的修订工作,也参与了数部法律法规的评估工作,不断地为祖国环境法治建设工作建言献策。
谈及立法过程中给罗老师留下最深印象的事情,莫过于环境法学专家们在讨论法律规定时的辩论场面。“有时候,为了坚持设置某个条文或者某个制度,我们法律起草专家之间会争吵得面红耳赤。这是因为,作为立法者,我们都有一种使命感,我们设置某个条文或者某个制度时,都是经过了反复论证的,希望通过设置相关制度来实现立法宗旨,如果在讨论过程中,自己精心设置的某个制度面临着被删除的危险时,我们都会像母亲护孩子一样,据理力争。”
正是因为许多像罗老师一样的环境法学者的努力,我国环境立法工作以前所未有的态势不断进步,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法治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有理由相信,在罗丽老师这样的环境法学者的不懈工作下,不久的将来,我们的空气会更加清新,我们的天空会更加蔚蓝,我们的河流也会更加清澈。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教书育人是我的本职工作,我深爱自己的职业。”罗丽老师早在1999年就加入了32450新蒲京法学院的前身人文学院法学系,从教十六年来,她将自己的青春奉献于这份挚爱的教育职业,从专注于学术科研,为祖国环境法治建设积极献策,到勤奋敬业,为环境法治的明天培育后人,罗丽老师用行动践行着当年将环境法治建设和人才培养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的初心,她以渊博的知识与和严谨治学的态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祖国的环境法人才培养无私付出着,为祖国的青山绿水砥砺耕耘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