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报• 京工人物】生命学院李勤教授:闻鸡起舞早耕耘 天道酬勤有志人
发布日期:2011-03-25 阅读次数:
闻鸡起舞早耕耘 天道酬勤有志人
——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生命学院李勤教授
供稿:学生记者 叶亚雄 张晶 编辑:党委宣传部 李芬
——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生命学院李勤教授
供稿:学生记者 叶亚雄 张晶 编辑:党委宣传部 李芬
小时候,她的梦想是当一名医生。然而,高考时却阴差阳错地被首都师范大学录取,成为一名准人民教师。梦想与现实发生了较大的偏差,她该何去何从?
20多年后,她已经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教授,医生与教师两种完全不同的职业实现了完美结合,梦想和现实又有了新的交点,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故事的主人公———生命学院副院长、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组副组长、中国兵工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光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复合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北京生理学会理事,《生命科学仪器》副主编,《光学技术》编委李勤教授。
少年勤奋意志坚
“你的名字叫李勤,就是希望你要勤奋刻苦,健康成才……”自打记事起,李勤就经常被父母这样告诫。因此,她从小就非常勤奋严谨,从小学到高中,成绩都十分优异,一直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同学之间的好榜样。勤奋,也就成了李勤进步的动力,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她的人生写照。
1988年,由于当年北京地区实行两次高考,师范类院校提前招生,李勤想提前感受一下高考,于是报名参加了考试,结果一直渴望当一名医生的李勤被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录取。因为当时的招生政策是“一旦录取必须上学”,所以李勤就这样“被录取”了。
大学阶段,她依旧勤奋如初,成绩也名列前茅。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勤对于教师的认识渐渐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去中学实习,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对实习教师的爱戴让李勤深深地为之触动。李勤发现,其实教师和医生一样,都是一项非常伟大而极具挑战性的职业。
医生,可以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同样,有时候教师不经意间的一两句话,也可能会影响甚至改变学生的一生。大三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任课老师建议她参加并通过四级英语考试,将来会有帮助。李勤听从了老师的建议,抽出时间认真复习,并通过了英语四级。大四时,李勤凭着英语四级证书,从90名学生中获得了研究生保送名额,顺利地被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录取。现在,每当回想起当年的情形,李勤都感慨万千,如果不是那位老师偶尔提醒的那句话,可能现在,她就不会在大学任教了。
为人师者父母心
1995年,李勤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32450新蒲京光电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又相继在清华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李勤一直很感激数十年来为她成长付出辛勤汗水的老师们,正是老师的倾囊相授和自己的勤奋刻苦,才能取得到今天的成就!
如今,早已走上教师岗位的李勤,视学生为子女,特别享受看到学生成长进步的过程。她说,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本质,育人是提高。当年的老师不经意间的几句话改变了她的人生,如今她在教师这个位置上,就更应该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对于学生,李勤不仅关注他们基本知识的储备,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生物医学领域的专家,李勤深深地体会到英语能力对于学生了解国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彼此科研经验的重要作用。她在课题组举办了一个英语角,要求研究生必须参加。每周一个主题,不管英语能力如何,每个学生都必须发言。李勤还提供一定经费,用于购买饮料和零食,营造英语角轻松活泼的氛围。学生们都笑称,李勤教授把英语老师的工作给“抢”了,但对李勤的良苦用心,大家都非常感动,因此都十分刻苦地学习英语。由于在学院分管外事工作,经常会有接待外宾的任务。李勤会推荐学生作为志愿者承担引导、接待外宾的工作,锻炼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32450新蒲京七十周年校庆,她就安排两名同学接待了澳大利亚某大学副校长夫妇,两位学生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接待任务。回国后,那位副校长还特意给李勤发来邮件,充分肯定了两位学生的能力,并对学生付出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
李勤认为,大学时代是学生们从孩子向成人转变的时间段,他们的每一个想法,每一个决定,都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的人生,因此,老师应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合理引导学生科学发展,健康成长。在日常教学生活中,针对不同的学生,李勤会教育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方向发展。她说,对于科学研究,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对于科研人员,兴趣的重要性绝不亚于他的科研能力。
虽然视学生如子女,但李勤在科研上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她经常对学生说,“在科研工作中不能犯三次同样的错误”。因为科研工作中遇到不熟悉的问题犯错误是难免的,只要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找到错误根源,就可以避免再次犯错;第二次犯错,可能是对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够,尽可能及时纠正,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但第三次犯同样的错误,就是态度问题了,绝对不可容忍。学术上的认真严谨,生活上的慈爱关怀,让学生们受益颇多。三尺讲台,数载春秋,李勤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满园桃李的芬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勤奋而求索
1995年,李勤开始从事生物医学光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光学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技术与相关仪器的开发。在首都师范大学物理专业的系统学习使她奠定了较好的数理基础,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通过从事不同类型的研究课题使其接触到许多生物医学的知识,能够在生物医学领域游刃有余。她曾参与激光拉曼光谱技术、高灵敏度荧光显微镜的设计、近场扫描光学显微镜的研制、阵列光镊技术及其仪器设计等工作,并将这些仪器用于生物医学的应用。儿时从医的梦想似乎现在正逐步和教师这样平凡而伟大的职业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不得不感叹世事的神奇。
当初在国外做博士后研究,面对优越的科研和发展环境,2002年李勤学成之后没有留在那里继续发展,而是毅然回到了祖国,回到了母校。她说:“其实并没有什么伟大的想法,我就是觉得我是中国人,我要给中国干事。”
当时生命学院刚建院,很多工作都还不是很完善,李勤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当笔者和李勤谈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她的兴致明显更高了。她说,这个专业要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翻译”的能力。独立工作,指的是要具备独立从事科研的想法以及拥有正确的工作思路;翻译,就是能够充当生物医学领域和工程技术领域之间的翻译,解决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问题,为他们的合作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李勤还介绍了自己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医疗仪器的小型化、便携化、低功耗研究,提高可靠性,设计相应的医疗器械与检测设备等。主要应用于应急救援、临床检验和老龄化社会医疗器械需求等。除此之外,他们还从事战备医疗装备、航天医学领域的研究,解决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之后大型医疗检验设备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以及航天生物医学设备的研制。
美好的梦想和无奈的现实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时,我们该何去何从!天道酬勤,李勤的成长历程让我们明白只要我们坚持信念,勤奋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
(审核:李跃华)
20多年后,她已经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教授,医生与教师两种完全不同的职业实现了完美结合,梦想和现实又有了新的交点,这其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故事的主人公———生命学院副院长、中国光学学会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工作组副组长、中国兵工光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光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复合医学工程学会理事、北京生理学会理事,《生命科学仪器》副主编,《光学技术》编委李勤教授。
少年勤奋意志坚
“你的名字叫李勤,就是希望你要勤奋刻苦,健康成才……”自打记事起,李勤就经常被父母这样告诫。因此,她从小就非常勤奋严谨,从小学到高中,成绩都十分优异,一直是父母心中的好孩子,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同学之间的好榜样。勤奋,也就成了李勤进步的动力,并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她的人生写照。
1988年,由于当年北京地区实行两次高考,师范类院校提前招生,李勤想提前感受一下高考,于是报名参加了考试,结果一直渴望当一名医生的李勤被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录取。因为当时的招生政策是“一旦录取必须上学”,所以李勤就这样“被录取”了。
大学阶段,她依旧勤奋如初,成绩也名列前茅。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李勤对于教师的认识渐渐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去中学实习,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对实习教师的爱戴让李勤深深地为之触动。李勤发现,其实教师和医生一样,都是一项非常伟大而极具挑战性的职业。
医生,可以悬壶济世,治病救人。同样,有时候教师不经意间的一两句话,也可能会影响甚至改变学生的一生。大三时,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任课老师建议她参加并通过四级英语考试,将来会有帮助。李勤听从了老师的建议,抽出时间认真复习,并通过了英语四级。大四时,李勤凭着英语四级证书,从90名学生中获得了研究生保送名额,顺利地被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录取。现在,每当回想起当年的情形,李勤都感慨万千,如果不是那位老师偶尔提醒的那句话,可能现在,她就不会在大学任教了。
为人师者父母心
1995年,李勤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到32450新蒲京光电工程系攻读博士学位,又相继在清华大学、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做博士后研究。李勤一直很感激数十年来为她成长付出辛勤汗水的老师们,正是老师的倾囊相授和自己的勤奋刻苦,才能取得到今天的成就!
如今,早已走上教师岗位的李勤,视学生为子女,特别享受看到学生成长进步的过程。她说,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本质,育人是提高。当年的老师不经意间的几句话改变了她的人生,如今她在教师这个位置上,就更应该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切力所能及的帮助。对于学生,李勤不仅关注他们基本知识的储备,更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生物医学领域的专家,李勤深深地体会到英语能力对于学生了解国际最新科研成果,交流彼此科研经验的重要作用。她在课题组举办了一个英语角,要求研究生必须参加。每周一个主题,不管英语能力如何,每个学生都必须发言。李勤还提供一定经费,用于购买饮料和零食,营造英语角轻松活泼的氛围。学生们都笑称,李勤教授把英语老师的工作给“抢”了,但对李勤的良苦用心,大家都非常感动,因此都十分刻苦地学习英语。由于在学院分管外事工作,经常会有接待外宾的任务。李勤会推荐学生作为志愿者承担引导、接待外宾的工作,锻炼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32450新蒲京七十周年校庆,她就安排两名同学接待了澳大利亚某大学副校长夫妇,两位学生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接待任务。回国后,那位副校长还特意给李勤发来邮件,充分肯定了两位学生的能力,并对学生付出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谢。
李勤认为,大学时代是学生们从孩子向成人转变的时间段,他们的每一个想法,每一个决定,都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的人生,因此,老师应主动承担相应的责任,合理引导学生科学发展,健康成长。在日常教学生活中,针对不同的学生,李勤会教育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方向发展。她说,对于科学研究,兴趣永远是第一位的;对于科研人员,兴趣的重要性绝不亚于他的科研能力。
虽然视学生如子女,但李勤在科研上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她经常对学生说,“在科研工作中不能犯三次同样的错误”。因为科研工作中遇到不熟悉的问题犯错误是难免的,只要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找到错误根源,就可以避免再次犯错;第二次犯错,可能是对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够,尽可能及时纠正,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损失。但第三次犯同样的错误,就是态度问题了,绝对不可容忍。学术上的认真严谨,生活上的慈爱关怀,让学生们受益颇多。三尺讲台,数载春秋,李勤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了满园桃李的芬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勤奋而求索
1995年,李勤开始从事生物医学光学理论与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光学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技术与相关仪器的开发。在首都师范大学物理专业的系统学习使她奠定了较好的数理基础,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通过从事不同类型的研究课题使其接触到许多生物医学的知识,能够在生物医学领域游刃有余。她曾参与激光拉曼光谱技术、高灵敏度荧光显微镜的设计、近场扫描光学显微镜的研制、阵列光镊技术及其仪器设计等工作,并将这些仪器用于生物医学的应用。儿时从医的梦想似乎现在正逐步和教师这样平凡而伟大的职业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不得不感叹世事的神奇。
当初在国外做博士后研究,面对优越的科研和发展环境,2002年李勤学成之后没有留在那里继续发展,而是毅然回到了祖国,回到了母校。她说:“其实并没有什么伟大的想法,我就是觉得我是中国人,我要给中国干事。”
当时生命学院刚建院,很多工作都还不是很完善,李勤为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当笔者和李勤谈到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她的兴致明显更高了。她说,这个专业要培养学生“独立工作”和“翻译”的能力。独立工作,指的是要具备独立从事科研的想法以及拥有正确的工作思路;翻译,就是能够充当生物医学领域和工程技术领域之间的翻译,解决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问题,为他们的合作搭建起沟通的桥梁。
李勤还介绍了自己目前的研究方向,主要是医疗仪器的小型化、便携化、低功耗研究,提高可靠性,设计相应的医疗器械与检测设备等。主要应用于应急救援、临床检验和老龄化社会医疗器械需求等。除此之外,他们还从事战备医疗装备、航天医学领域的研究,解决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之后大型医疗检验设备无法正常使用的问题,以及航天生物医学设备的研制。
美好的梦想和无奈的现实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时,我们该何去何从!天道酬勤,李勤的成长历程让我们明白只要我们坚持信念,勤奋努力,就一定能够成功!
(审核:李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