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奋斗奏响精彩青春的快节奏
——记北理工优秀本科毕业生赵家樑
发布日期:2019-08-21 供稿:党委宣传部 王朝阳 自动化学院 摄影:自动化学院
编辑:王朝阳 审核:蔺伟、金军 阅读次数:
在32450新蒲京自动化学院,有这样一位青年学生,他几乎将一名在校本科生可以拿到的所有奖学金收入囊中:国家奖学金、工信部创新创业奖学金、徐特立奖学金特等奖、周立伟院士奖学金……同时在科研和竞赛上他也拥有瞩目的成绩:发表国际会议论文3篇、EI论文2篇,拥有1项软件著作权、3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拿过世纪杯特等奖、西门子杯一等奖及最佳创意奖、英特尔杯三等奖、数学建模美赛三等奖……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5月4日,他作为北京高校唯一在读本科生,获评2016年度 “全国优秀共青团员”,并参加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颁奖典礼。值此毕业之际,又获得了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和北理工优秀毕业生的荣誉称号。
他的名字叫赵家樑,北理工自动化学院2014级本科生。在同学们口中,他是“赵大神”;在师长的眼中,赵家樑是一位勤勉努力,在时代发展浪潮中勇担大任的时代新人。
对于自己,赵家樑这样评价:“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北理工学子,这四年的生活,真像是一首快节奏的歌。” 一份志向,一份勤勉,赵家樑用奋斗奏响青春之歌。
带着兴趣,做个学习的“铁人”
2014年,刚刚成为大一新生的赵家樑,就陷入了迷茫,虽然考入北理工,但他对所就读的专业并不感兴趣,而从中学时代起,研究机器人一直是他心中的梦想。恰在这时,学校组织开展了本科全英文专业选拔,赵家樑抓住机会,选择坚守初心,参加了自动化全英文专业的面试。面试时,他在自我介绍中说到对大数据感兴趣,很喜欢舍恩伯格所著的《大数据时代》,作为面试专家的马宏宾教授随即追问他如何看待大数据在机器人中的应用。面对评委的提问,赵家樑这样回答:“未来是一个大数据驱动的时代,人脑有限,有了极大的数据量以及算法作为补充,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更好。机器人有了云端的计算资源和数据资源将更加智能,我希望尽快进入自动化专业学习,让机器人的大数据时代尽快到来。” 赵家樑的真诚和在专业方面的志向与认知,赢得了面试专家们的肯定,赵家樑如愿成为一名自动化专业的学生。
此后,赵家樑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凭借着如“铁人”般的学习劲头,他为自己的大学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大学三年(大四出国访学),所学57门课程中,30门90分以上,19门95分以上,6门100分。他的室友崔艳宇这样评价他:“赵家樑就是个‘铁人’,不管早上第一节是否有课,不管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季,上学期间,他几乎坚持每天7:00起床,永远要做第一个到教室学习的人。”
赵家樑不是功利的“分数主义者”,他总是带着兴趣与拓展认真对待每一门课程的学习。大一下学期开设的C语言编程实践课,作为自动化全英文专业的一个特色课程,要求学生在一个月的时间之内分组完成一款图形化游戏的开发。“C语言编程实践这门课,虽然只有1学分,但因为它的题目非常有意思,所以我在上面花了非常多的时间。”在课程小组里,同学们各自分工,有主程序员、有美工、有首席信息官等,赵家樑选择担任组内的首席技术官,负责游戏图形引擎搭建和主要逻辑的开发。最终,赵家樑和其他组员在没有借助任何现有游戏引擎的前提下,独立完成了一款3D塔防类游戏,获得了课程小组互评的最高分。而这门1学分的课程,也让赵家樑的计算机语言水平大大提升,还让他在实践中学会了团队合作。
赵家樑被同学们称为“大神”,并不仅仅是出于对他优异成绩的“膜拜”,更重要的是对他带领大家共同在学习上“奔小康”的钦佩。 单片机操作是各种科技创新活动必备的基础知识,不少同学都有提前于教学计划学习的需求。作为BIT机器人创新基地科技部部长的赵家樑,系统自学并结合实践掌握了单片机的相关知识。看到同学们的学习需求,赵家樑就自己办起了单片机讲座,每周一堂课,一学期9次课,而且他还给自己的单片机讲座添加了不少有趣、新鲜的元素,“我把自己的个人主页拿出来,给大家讲怎么搭建服务器,怎么用服务器离线下载,还把投影仪直接连到单片机上,用单片机给大家放幻灯片”。生动有趣的讲座,不仅得到低年级同学的欢迎,甚至还有高年级学长跑来听课。
赵家樑进行课程串讲
除了开讲座,作为学习委员的赵家樑还在班里组织起了课程串讲,而他的串讲,并不是答疑解惑的层次,“我希望班里成绩优秀的同学能够给大家分享一些自己对学科的理解,让更多的同学发现这个专业的乐趣。” 之后,这样的串讲已经成为一项班级特色,从大二开始就从未间断。
“他帮助同学,从来都是授人以渔,绝不会以一个简单的答案应付我们。”赵家樑的同学凌晨阳说道,“令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学C++的时候,课程大作业需要我们堆栈,期末考试前大概有五六位同学找赵家樑帮忙,他谁都没有直接给代码,而是告诉大家思路,尽心尽力帮助大家调试。用赵家樑的话说,真诚帮助同学是他最大的快乐。”
钻研精工,科研创新“三迭代”
除了优异的学习成绩,大学四年中,赵家樑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丰厚的成果,他通过学院的“本科生科技创新导师制”,早早就在学院科技创新基地、在实验室跟着导师开始了科技创新探索。 “我觉得做科创首先要热爱,再就是聚焦一点,正如我们学院学生科技创新‘旋转的陀螺’的精神内涵,围绕目标、孜孜不倦,坚持钻研下去。”
西门子网站封面报道赵家樑团队
在大一结束之际,赵家樑与其他两位同学组队,参加了“西门子杯”全国大学生工业自动化挑战赛,并决定做一个网球捡球、发球机器人来参赛,参赛机器人机械设计上是滚筒和移动平台相结合,算法上是颜色识别和轮廓提取相结合。方案确定后,如何搭建系统、如何在淘宝加工采购元件、如何把机器人做成实物,一个个问题随即跃然而出,摆在了团队面前。“这个过程很漫长,但也很有趣。我们第一个版本,由于缺乏经验,走了不少弯路,很多细节在设计上没有考虑到,都需要临时手工制作,钻螺孔,切割骨架钢板、铝型材,很多部件都是边干边做。多亏队友刘筼瑄同学机械加工经验丰富,带我入门了车铣刨磨镗钻,虽说第一版产品效果很一般,可是我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
创新活动除了艰苦的探索,还要在面对意外情况时,经历对心智的磨砺。就在决赛前两天,赵家樑的机器人突然冒出滚滚浓烟,一块核心控制板烧坏,印制电路板备份材料全部烧光。是略作维修勉强完成比赛,还是冒着无法参赛的风险,重新更换新电路板、重新调试?赵家樑和队友们最终决定,作品虽小,科学的态度事大,做科研就要有“精工”的精神。第二天,他们买了新的电路板,争分夺秒重新制作,终于顺利参加了比赛,并获得了“西门子杯”全国一等奖。
获奖之后,赵家樑的项目并没有止步,“我大学期间的科创都是围绕这一个项目展开,大二做出第二代,大三做第三代,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一代用钢板,比较沉,后面的二、三代就全部使用碳纤维和玻璃纤维,我的设计水平也有了提高,能够做到成品和图纸完全一致,不再需要人工修补,装备也没有任何错位,布局更加优化,结构更加紧凑。”为了做出满意的作品,机械设计、仿真模拟、算法设计和机械加工,各项技能赵家樑都熟练掌握,“三迭代”的背后是他无数个熬夜的通宵和无数张写满方案和公式的稿纸。
赵家樑与导师Ruzena Bajcsy合影
“我最大的爱好就是机器人,我的志向就是要投身机器人领域”,在赵家樑看来,机器人行业是一个新兴行业,各种技术正在蓬勃发展,但距离走入寻常百姓家、造福普通大众还有很大距离,这其中蕴含着极大的学术和市场前景。大四学期,通过学校提供的国际化项目,赵家樑前往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HART(Human-Assistive Robotic Technologies Lab)实验室访学,师从世界机器人领域的奠基性人物Ruzena Bajcsy,参与实验室外骨骼医疗机器人硬件部分的开发和数据分析工作,并且设计了一套能够帮助上肢残疾人士,恢复部分上肢行动力的外骨骼机器人。经过这一年海外访学,赵家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志向。对赵家樑来说,科研是喜欢的事,因为喜欢,所以持续求索,甘之如饴。
亦文亦武,这个“学神”很精彩
一门门课程成绩优异,科研创新把机器人玩的很“高大上”,赵家樑这位学习上的“大神”,却也有着学习以外的精彩。
除了当“学神”,赵家樑还是一位“跑男”,大二时,赵家樑开始跑步,先是为了减肥,后来是为了减压,再后来,跑步成为了他必不可少的生活习惯。到了大三,赵家樑开始夜跑,他坚持每天凌晨围着操场跑步一个半小时。“之所以夜跑,主要是白天太忙,一般得忙到凌晨,晚上人少心静,一般可以跑个十公里”,一年跑下来,赵家樑瘦身了10公斤。“铁人真铁”,成为同学们对他的评价。
赵家樑摄影作品
亦文亦武,除了跑步,赵家樑着力发展了摄影这一爱好。带着“不错过任何一处曼妙的风景”的理念,赵家樑的微信朋友圈常常分享自己的摄影作品。“我喜欢摄影,因为我也喜欢旅游,同时也喜欢设计,所以希望在旅行途中,充满美感又与众不同地记录下景物和感受。”另外,学习之余的赵家樑也最爱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他的梦想。在读书和旅行中,赵家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这种知识的获取,也许不会直接在科研学术上给我带来多么大的提升,但是潜移默化的修身养性,是纯粹学术知识无法给我的。”
作为2014级优秀本科毕业生,回顾四年的大学生活,赵家樑这样感言:“很庆幸来到了32450新蒲京,来到了自动化学院,这里给了我成长发展充足的资源和良好的环境,让我学习了自己喜欢的东西。特别感谢学院老师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指导,谢谢舍友们的体谅与帮助,谢谢我亲爱的师长、同学,是你们温暖的爱,给予我前行的动力。”
毕业季节,回首大学时光,无论节奏快慢,人生的路上,都留下了一串北理足迹,熠熠发光的是奋斗的青春。今天坚实的脚步,就是明天有力的肩膀,在新时代担当起新一代人的责任。
祝愿全体2018届毕业生,一帆风顺,常回母校看看!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