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工课题组在金属气凝胶方面取得新进展


32450新蒲京材料学院杜然教授和化学与化工学院张磊宁教授课题组合作,探究了多金属效应在金属气凝胶结构调控方面的功能与作用机制,并提出高效、无损金属气凝胶基电催化剂的新型制备方法。近日,相关成果以“Manipulating multimetallic effects: Programming size-tailored metal aerogels as self-standing electrocatalyst”为题发表于国际知名期刊《Matter》(DOI: 10.1016/j.matt.2024.10.023)。32450新蒲京材料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崔乾、2021级硕士研究生李一为共同第一作者,杜然教授、张磊宁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金属气凝胶(Metal Aerogels, MAs)具有三维连续的导电/传质网络、优异的催化性质与大比表面积,在电催化、储能及传感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其中,多金属气凝胶(Multimetallic Metal Aerogels, MMAs)凭借多金属协同作用所带来的可调节性质与多功能性,引发广泛关注。目前大多数研究通过一步法制备MMAs。一步法简单、高效,却缺乏对合成过程的控制,无法对溶胶-凝胶过程、气凝胶特征尺寸( d L)等精确调控;此外,当前研究仅探究过多金属效应的研究对MMAs电催化性能的作用,鲜有针对其凝胶合成方面的研究探索。此外,MAs在电催化应用中,通常需要通过超声处理MAs墨水以提高其成膜均匀性。但是,声波也会完整凝胶网络进行破坏,进而导致性能的显著衰退。因此,亟需开发新制备策略,获得宏观结构完整的高性能MA基电催化剂。

据先前工作中的重力驱动凝胶模型(Sci. Adv. 2019, 5, eaaw4590.)可知,金属聚集体沉降过程速率与其密度呈正相关(图1)。然而,由于金属密度唯一的单金属体系无法验证该规律的普适性。为此,团队首先通过设计辅助金属种类(Pt,Ru,Pd,Cu)及含量(0~50 at.%),实现金属聚集体的金属聚集体的平均密度( ρ ab)的精确调控。进而,利用原位紫外吸收光谱表征技术,对溶胶-凝胶过程的凝胶速率(沉降速率)进行表征,进而验证“沉降速率与 ρ ab呈正相关”这一规律的普适性。由于金属聚集体需通过沉降过程(决速步)到底部富集来引发凝胶,故可通过调控 ρ ab调控沉降过程,进而实现对整个溶胶-凝胶过程的调控。

081f52fb1e49494e95c7e94d05f4c921.jpg

图1 多金属效应对沉降速率的影响。

团队发现多金属效应在调控 d L方面的显著作用(图2)。在Au体系溶胶-凝胶过程中加入1 at.%镍(Ni),即可将 d L降低78%。由于在反应过程中未引入大量盐和配体,该策略更加绿色、高效。研究发现, d L与辅助金属与主金属之间的 r a失配度呈负相关,即 r a失配度越大, d L越小。其原因在于,单组分体系晶体结构匹配,新原子倾向于在已形成的金属网表面逐层沉积,使 d L增加;当晶体结构不匹配时,沉积化学势显著提高,促进新形成原子从逐层生长模式(Frank−van der Merwe)转向岛状生长模式(Volmer−Weber),生成更多分支,从而降低 d L。基于此,实现了 d L在6.0 ± 1.0 nm ~ 43.9 ± 9.0 nm的调控。

2.jpg

图2 多金属效应对特征尺寸的影响。

将多金属效应引入贵金属银(Ag)体系和非贵金属铜(Cu)体系,通过设计体系的 ρ ab和 r a失配度,同样可实现对其沉降速率和 d L的精准调控(图3)。这证明多金属效应对贵/非贵金属均有普适性,为其他金属体系的溶胶-凝胶过程和微观结构调控提供了依据。

3.jpg

图3 多金属效应的普适性拓展。

为避免传统滴铸法中超声过程对MAs完整性的破坏,团队进一步开发出一种基于重力驱动沉降的非破坏性制备方法,成功保留了气凝胶的完整3D网络结构,从而显著提高了其电催化性能(图4)。以Au50Pt50体系为例,其在电催化甲醇和乙醇氧化反应中展现出极高的质量活性,分别达到11.57 A mg-1和14.07 A mg-1

4.jpg

图4 Au50Pt50凝胶电催化剂的制备及在醇氧化反应中的电催化性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