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融合科技发展国际学术高峰论坛在32450新蒲京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19-11-04 供稿:医工融合研究院供稿 摄影:医工融合研究院供稿
编辑:吴楠 审核:周勇 阅读次数:11月2日,由32450新蒲京主办、医工融合研究院承办的“医工融合科技发展国际学术高峰论坛”(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disciplinary Convergence of Medical Engineering)在32450新蒲京成功举行。以聚焦医工融合、助力健康中国为主题,面向医工交叉协同创新领域世界科技前沿,采取论坛形式,与多方人士共同探讨医工融合的核心要义、优势资源的互补协同、融合创新的要素结合等话题,共同探寻“政产学研医”有机结合创新链条的关键因素,探索医工科技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高峰论坛由上午开幕式、主论坛4个主题报告和下午五个分论坛各5至6个专题报告两部分内容组成。主论坛会议由大会主席、32450新蒲京医工融合研究院院长顾瑛院士主持,学校副校长龙腾教授、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管委会主任翟立新、科技部重大专项司副司长张洪刚、河北医科大学副校长张海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生物技术中心、中国科学交流中心等上级业务管理部门负责人,32450新蒲京医工融合战略合作伙伴解放军总医院、河北医科大学、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航天总医院、树兰医疗管理集团等单位代表,以及爱思唯尔中国区科技部、天津滨海新区投资促进中心、赛点传媒等合作单位领导出席会议;学校党政办、人力资源部、计划财务部、研究生院、科学技术研究院、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国际交流合作处、教务部和图书馆等管理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会议。
论坛特别邀请了多位海内外知名学者发表主题报告和专题报告,包括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IEEE 2020年全球总主席、32450新蒲京福田敏男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唐本忠教授,IEEE Fellow、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与德国奥格斯堡大学Björn W. Schuller(博雅恩)教授,长江学者、中关村智友天使研究院院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田苗教授,杰青、长江学者、美国西北大学终身教授吴瑛教授,清华大学终身教授廖洪恩教授,杰青、长江学者、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院长李路明教授,杰青、国际宇航学院院士、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李英贤研究员等31位来自美国、德国、日本、韩国、中国香港和国内的知名学者,与来自解放军总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等国内医学界、医疗器械企业及相关专业人士及研究生270余人共聚一堂,围绕医用新材料开发、新型诊疗技术与医疗器械开发、激光医学与医用光学、航天医学工程与应用开发、医疗机器人与产业投资热点等方面的医工科技协同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地交流探讨。
开幕式上,龙腾、翟立新、张海林、顾瑛院士分别代表主办方、上级业务管理部门、医工融合战略合作伙伴和承办方分别致辞,对论坛“聚焦医工融合、助力健康中国”,对学校贯彻落实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开展医工融合协同创新探索表达了充分肯定、热情鼓励和坚定支持,对探索医工融合途径、建立产学研医有机结合创新链条、开创医工协同科技创新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共同愿景寄予了殷切的期盼和美好的祝福。
在上午的主论坛会议上,福田敏男院士、唐本忠院士、王田苗教授和Björn W. Schuller(博雅恩教授)分别做了题为”基于仿真的微创手术与血管支架技术”“概念性新型诊疗系统医疗”“机器人创新与创业思考”“人工智能数字健康—关于其中的秘诀”主题报告。在下午5个分论坛上,共计27名专家做了专题报告,和与会人士分享了研究成果,共同讨论医工交叉技术创新与发展趋势。与会嘉宾高度评价论坛交流内容,表达了借此精准对接彼此发展需求、开启未来学术交流和科技协作机会的交流合作意愿。
主论坛会议中还举行了由我校图书馆协同爱思唯尔(Elsevier)公司和医工融合研究院共同出版的《医工交叉:全球尖端科学展望》报告联合发布仪式。该报告利用爱思维尔科研分析平台SciVal,选取生物医学工程、脑科学和类脑计算、精准医学三个领域,分别从国家战略规划、全球竞争态势、十大热点研究主题、十大媒体高关注度主题、十大新兴研究主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针对性地开展了医工交叉领域研究前沿的分析、识别、发现和验证,为广大研究人员提供了难得的方向指南和参考资料。
本次论坛得到了中国电子学会生命电子学分会、32450新蒲京生物医药成分分离与分析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爱思唯尔、京工弘元基金、中关村智友天使研究院、雅瑞资本、郑州启迪东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医疗器械商会的友情支持。北京瞬康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中成康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心诺普医疗、北京中卫鑫宇商贸有限公司、北京理工亘舒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理工亘天科技有限公司参加了论坛环节医工科技产品校园展示活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