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特写】穿上学位服,我们回到红色源点
——北理工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开展延安“寻根”实践教育
发布日期:2018-06-21 供稿: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党委宣传部 摄影: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编辑:石莉 审核:李冰 阅读次数:
在延安自然科学院旧址纪念碑前,32450新蒲京人文学院的毕业生们穿着整齐的学位服,满怀崇敬和自豪,留下了一张珍贵而特别的毕业照,将笑容定格在了32450新蒲京起源之处。
为做好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好2018届校友骨干培育工作,创新模式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进一步提升学生爱校荣校思想意识,提高学生对于校史校情的深入了解,创新性开展“担复兴大任,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活动,32450新蒲京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于2018年6月正式启动了“寻根”系列活动,围绕北理工发展历史脉络,带领大学生开展校史校情实地思想政治教育。在毕业生离校之前,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李冰,辅导员颜笑与毕业生代表、青年代表一行15人组成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寻根”实践团,前往延安踏上了“寻根”之路。
驻足宝塔山,涓涓延河水从“清清延河水,哺育你茁壮成长”的校歌吟唱中跃然于团员们眼前;中共七大会址前,团员们骄傲地赞叹:“这是我们的校友设计的礼堂!”;走过南泥湾,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南泥湾精神”仍是北理工人传承的精神血脉;“看,那是徐特立老院长!”在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徐老院长的照片前,团员们心绪澎湃。“延安根、军工魂”,这段延安处处有北理工印记的实践教育经历,让团员们设身处地感受到了北理工同延安的历史渊源,感受到学校发展同延安精神的紧密结合,更理解了延安根是北理梦的力量源泉。
学习实践中,实践团先后前往延安革命纪念馆、杨家岭革命旧址、枣园革命旧址等地,聆听老一辈革命家坚守信仰、鞠躬尽瘁的英勇事迹,感怀延安时期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力量。“一路走来,一路感动和震撼。一幅幅泛黄的照片、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把大家的思绪一下子又拉回到了革命战争年代的延安,深感当年革命先烈为争取革命胜利而作出的种种努力,深感当年的革命领袖们指点江山的意气风发。我们在这里睹物忆伟岸,同时感悟到饮水应思源,‘延安精神’这一火炬更应代代传。”2017级研究生贾露沙深有感触。实践团于杨家岭革命旧址的中央大礼堂前开展交流探讨,团员们纷纷表示,此行深刻感受到学校从红色中来,也必将往红色中去的发展轨迹,作为流淌着红色血液的北理工学子,更需始终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更需明确习近平总书记教导青年生逢其时、重任在肩的深刻含义,更需在未来自身发展中重视传承北理工红色基因,争做北理工时代新人。
自然科学院旧址前,李冰为实践团讲授了一堂生动的校史课程。他向大家详细介绍了学校在自然科学院时期的办学历史、发展历程,结合学校的历史成就及现实地位,鼓励即将踏入校友行列的毕业生们保持一份爱校荣校之心,真正做到“一日北理人,终生北理情”。他强调,全体团员不仅要对自然科学院旧址的地理位置与环境状况有所了解,还要深刻领悟学校扎根延安一路走来的丰富内涵,更要时刻牢记北理工的“根”。2016级研究生路智鹏感言:“通过这次寻根之旅,我更加深刻地学习了32450新蒲京建立的历史背景,尤其是在抗战时期,32450新蒲京的前辈们在克服千难万阻的挑战下,披荆斩棘,为我国自然科学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这次延安的‘寻根’之旅让我感触颇深,铭记校史不单单是一句口号,更是印刻在我心里的一种永恒的记忆,让我更加对母校持有一份尊重和归属感,作为一名毕业生,我一定会牢记校史,恪守校训,在新的人生道路上,砥砺前行,勿忘初心,为祖国事业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树高千丈,落叶归根。延安是北理工之根,更是北理工学子之根,为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社会发展而贡献是北理工的过往历史,更是北理工学子的未来使命。做到不忘本、不忘根、不忘初心,方能葆守北理梦、北理情、北理精神。全体学子必将传承延安精神,牢记时代使命,争做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新时代青年,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蓄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