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大讲堂】清华大学段炼教授讲述“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激子与载流子调控”


  2018年11月16日,由32450新蒲京研究生院主办、32450新蒲京材料学院承办的北理工“百家大讲堂”第129期——“有机发光二极管中的激子与载流子调控”在32450新蒲京研究生院305智慧教室举行。主讲嘉宾为清华大学科技部 “战略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专家段炼教授。材料学院副院长张加涛主持讲座,材料学院党委书记张青山为段炼教授颁发了北理工“百家大讲堂”讲座证书。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具有超薄、耐低温、快速响应、柔性弯曲等特性,是显示领域的核心技术之一。段炼教授表示,OLED是利用有机半导体材料在电场作用下发光的技术,因此材料是影响OLED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介绍,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材料是第三代发光材料,其作为磷光主体,具有材料设计更简单、低驱动电压、效率高、效率滚降小、寿命长等优点,可以制备低电压的磷光OLED。段炼教授也指出,TADF材料三线态激子可通过反向系窜越(RISC)回到单线态并发光,得到内量子效率接近100%的荧光OLED,但高的三线态激子的上转换效率和高的辐射跃迁速率难以同时获得。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段炼教授提出了热活化敏化发光的新型发光机制,将TADF材料用作主体,掺杂TADF燃料,可以改善载流子平衡,促进能量传递,实现低电压、高效率、低效率滚降、长寿命的OLED器件;同时发展了具有高迁移率的双极性传输材料,突破了电子传输材料高迁移率和高稳定性不可得兼的矛盾。他介绍,通过引入了“敏化”发光机制,利用TADF材料作为主体,掺杂高发光效率的磷光或荧光染料,TADF材料中的单线态激子通过高效的Forster传递将能量传给燃料,并由后者发光。这样,上转换过程和发光过程分别在不同的材料上完成,器件的发光效率取决于TADF材料的三线态上转换效率和染料的发光效率,从而可获得高性能的OLED。

  讲座结束后,由钟海政教授陪同,段炼教授参观了材料学院纳米光子学实验室,了解了该实验室在量子点显示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特别重点关注了该实验室钙钛矿量子点光学膜技术的产业化进程,并给出了建设性意见。

  

【主讲人简介】

  段炼,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200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在韩国三星SDI中央研究所从事新型有机发光显示(OLED)及激光图案化研究。2006年-2010年在清华大学从事OLED器件及机理的博士后研究,出站后留校工作。长期从事有机光电材料相关领域研究,提出了热活化敏化发光的新型发光机制,将热活化延迟荧光材料用作主体,实现了低电压、高效率、低效率滚降、长寿命的OLED器件;发展了具有高迁移率的双极性传输材料,突破了电子传输材料高迁移率和高稳定性不可得兼的矛盾。在Adv. Mater., Light: Sci. Appl.Energ., Environ. Sci.等刊物上发表SCI论文200余篇,他引5000余次;获授权国际国内发明专利70余件;在SID、FPD China等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报告和邀请报告30余次。2011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排名第二)。201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5至今担任科技部十三五“战略先进电子材料”重点专项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