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特写】学风建设只有进行时


——北理工数学与统计学院学风建设工作纪实

 

  “没想到数学学习也可以这么有趣,原来生活中许多事物都跟数学有关,连续30天完成数学题打卡让我很有成就感,现在,我养成了每天学习数学的好习惯。”2015级本科生陶思远在提到参加第三届32450新蒲京数学文化节时说到。

激发兴趣,让学习成为一种“快乐”

  数学文化节是数学与统计学院为数学学科专门打造的一场“文化盛宴”,至今已连续举办了三届,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们的喜爱。4月16日,在教务部、学院主要领导以及150多名教师及学生代表的共同见证下,第三届数学文化节正式拉开序幕。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文化节围绕宣传学科魅力、推广学科竞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激励学术创新的思想,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其中,“星汉灿烂,攻数巨匠”通过讲述数学家们的励志故事启迪学生成长;“奇闻尽览,望数兴叹”让学生感知数学在日常生活和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研究生学术论坛”为教师和学生的学术交流探讨提供了思维碰撞和创新激发的空间。此外,“最强大脑挑战赛”“数学建模竞赛”“趣味数学线上答题”“30天挑战数学打卡”等各类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达700余人次,营造了“走进数学世界,探知永无止境”的良好氛围。

  学生充分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克服学习倦怠感,提升兴趣和动力,养成独立思考和探求知识的习惯,正如数学学院院长田玉斌所说:“本次数学文化节契合学校关于提升本科课堂教学质量的专项工作,是开展“课堂革命”的内容之一,我们希望以教风转变促学风提升,以学风提升促严谨治教,形成充满活力的‘北理数学新课堂’。”

营造氛围,让学习成为一种“流行”

  如果说“文化节”是学风建设的一盘“开胃菜”,那班级建设则是学风建设不可或缺的“主菜”,良好的班风是促进学生个人发展和提升学院整体学风的前提和支撑,数学学院一直以来重视班级良好学风的塑造。

  在开展“学风大讨论”活动中,班主任通过召开主题班会引导同学们反思学习中存在的不良现象以及带来的负面影响,自主形成《班级学风倡议书》,开展“良好学风我先行”活动,各班按照倡议内容发动同学们摒弃不良学风陋习,自觉养成积极的学习习惯。为唤起学生的共鸣和反思,17821703班自导自演拍摄了4期“校园不良学风行为那些事儿”微视频,将上课迟到、吃东西、玩手机、考试作弊等负面现象以风趣幽默又引人深思的形式展现出来,当学生以傍观者的视角重新审视这些行为时更能反思和意识到其危害性。

  除了线上的宣导,线下的教学督导组和教学指导委员会也主动出击,加强对课堂任课教师的督导;辅导员则聚焦学生课堂行为的监督,将课堂作为学风建设的“主阵地”,让深入课堂成为“日常事”、“经常事”,合力打造“教师投入讲,学生认真听”的大学课堂。有学生表示:“现在上课迟到、吃东西、玩手机的人少了许多,看着周围人都在认真听讲,自己偷懒也觉得不好意思了。”正是通过“一场讨论、一则倡议、一次行动”这样环环相扣的活动体验,班级整体的学习氛围日益浓厚,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意识显著增强。

提升能力,让学习成为成长的“发动机”

  作为数学学院学风建设的品牌,“红数林”学生成长社区一直以来开展以完成学业、提升能力、引领发展为导向的辅导咨询工作,以学习能力提升为核心,关注学生的学业与发展。

  在“红数林”,学生拥有舒适、自由的环境进行学习,每周一至周五、周日的晚上有“学霸导师团”提供答疑服务;每周有近70位数学专业课教师开放固定时间接受学生到访,交流解惑;每年举办约15期的“面对面”沙龙活动,在与知名教授、青年教师、优秀学长的互动中,解答思想的困惑、学业的难题、发展的困境;这里还为有志于参加竞赛的学生提供赛前培训,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平均每月有近百人次的学生在这里求知、解惑、思考、提升。

  对于学业困难学生的帮扶工作,学院实行“全员育人、领导带头、精准指导”的方式,由院领导或教授对口帮扶指定学生,采用“一人一册、一人一策”的方法,以问题为导向,对学业困难学生实现精准指导,不放弃任何一位学生。该措施实行以来,已有多位学业警示学生重新找回了学习的动力,成绩大为改观。

  学风是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教书育人的本质要求,与数学与统计学院“精数博学、励志求索”的院训在内涵上高度一致,也是学校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的本科课堂教学质量提升专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学风建设要认识到“当下”与“长远”的关系,既要有刻不容缓、马上就干的“时不我待”的坚决态度,又能树立一种“功成不必在我”的“久久为功”的正确意识,将这项工作持续做在日常,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