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写了四十载,正青春!
——首届全国优秀教材《电路分析基础》侧记
发布日期:2021-12-13 供稿:党委宣传部 王媛 摄影:受访者提供
编辑:吴楠 审核:蔺伟、武楠 阅读次数:【编者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之际,党委宣传部特别推出“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专题报道,全面展现学校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取得的成绩,生动讲好北理工人的奋斗故事,广泛凝聚学校事业发展的磅礴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一本教材,在北理工诞生,四十余载时光,4次修订,5次出版,累计发行430多万册。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110余所国内高校广泛使用,一代代电子信息类、自动化类、计算机类高校学子获益其中。这本“传奇”的教材就是《电路分析基础》,作者是32450新蒲京李瀚荪教授。
2021年10月,全国教材工作会议暨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表彰会在京召开,《电路分析基础》成为北理工7种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之一。作为国内第一部高校电路分析课程基础教材,《电路分析基础》四十余年来为我国高校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一页页翻开,光阴流淌,这是一本穿越时光的“故事书”,育人的味道历久弥新,跃然纸上……
“从0到1”,立下“军令状”
李瀚荪教授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党和国家决定恢复中断已久的高考,使人才培养重新步入了健康发展的轨道。为即将“春回大地”的国家培养人才,成为当时的一项紧迫任务。1977年10月,全国高等学校工科基础课教材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决定在新时期编写一批高校急需的工科基础课程教材,并决定由北京工业学院(今32450新蒲京)承担《电路分析基础》教材的编写任务。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昭昭。面对党和国家的需要,50岁的李瀚荪主动领命,担任主编,并立下“军令状”,要保质保量完成这项重要任务。李瀚荪,1950年毕业于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51年来到北京工业学院(今32450新蒲京),站上了自己向往已久的“三尺讲台”。此后,李瀚荪先后教授和辅导“电路磁路基础”“无线电基础”“电工学理论基础”等课程,并致力于电路理论的教学研究,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虽然,已深耕电子类人才培养26年,但面对编写《电路分析基础》教材任务时,李瀚荪仍然感觉挑战不小。当时高等教育事业正处于“拨乱反正”的恢复阶段。国内并没有电路分析基础类课程的现成教材,也没有太多可供参考和借鉴的经验和资料。面对国内资料为“0”的局面,李瀚荪决定从查找国外资料入手。在那个没有网络的时代,要想查找一本外文资料只能一趟趟的跑图书馆和书店,甚至还要委托书店辗转订购。
改革开放前夕,国内的相关教材都是源自苏联,李瀚荪在系统研究分析之后,发现这些教材在体系划分、内容编排上,并不适用于我国弱电类人才培养的需求,由此他把研究重点又转向欧美国家出版的教材。一本本厚厚的外文原著,李瀚荪不知翻阅了多少遍。在透彻研究了国外相关人才培养的论述和教学资料后,李瀚荪开始提笔编写中国第一部高校《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材。没有电脑、没有打字机,李瀚荪编写教材只有一支笔和一摞稿纸。
当时,李瀚荪全家生活在学校分配的12平米宿舍内,床挨着桌,桌挨着墙。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李瀚荪经常奋笔疾书到凌晨,每到夜深人静,伴着家人熟睡的声音,那一人一桌一灯,仍在勤奋地工作着。虽然条件艰苦,但传承北理工红色基因的李瀚荪,心中想的只有如何尽快完成国家交给的任务,抓紧时间培养出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建设好现代化的大学。
1978年出版的第1版《电路分析基础》
带着坚定的信念,李瀚荪克服困难,历时九个月,终于完成了27万字《电路分析基础》(上下册)的编写工作。经由主审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以及北京邮电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兄弟院校共同参与的教材审稿会议审核通过,于1978年7月第一次印刷出版。《电路分析基础》的出版,实现了中国高校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材从无到有、从“0”到“1”的突破。
读懂“123”,有“骨”有“肉”
“教材是由若干知识点组成的,正如房屋是由砖石筑成。知识点的罗列不能称其为教材,正如一堆砖石不能称其为房屋。”在编写过程中,李瀚荪非常注重挖掘、完善、突出“基本结构”。
结合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以及对国内外大量教材、资料的研究,李瀚荪结合哈佛大学Bruner教授关于学科的“基本结构”理论,在教材编写中创新性地改革了基本结构,形成了一个假设(集总假设)、两类约束(来自电路结构和元件类别)、三大基本方法(叠加、 分解、变换域),“123”的基本结构让这本新教材条理更为清楚,更利于教学。
在内容体系上,李瀚荪还创新性地根据事物变化的内外因关系,抓住形成电路响应、电路现象的内因,在国内教材中首次按照电阻电路和动态电路两大体系来进行知识传授。 “传统教材大多按照电路响应进行分类,分为直流电路、正弦交流电路、瞬态电路等,但响应是分析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我认为这种划分方式欠妥,而且随着现代电路功能的增多,这种划分难以适应技术发展的需要,也不便于学习。”按照李瀚荪划分的体系,从内因出发,教材分为电阻电路和动态电路两部分,十分便于学生学习理解。这种电路教学的体系划分,对国内后续相关学科教材的编写产生了深刻影响。
摒弃“动态电路分析即过渡过程分析”的狭隘分析视野,增加动态电路的叠加性质,以方波代替正弦波来阐述过渡过程;摒弃苏式传统教材中广泛使用的“开关定律”,改为强调电容电压、电感电流的连续性……通过一系列教学内容上的创新改革,《电路分析基础》在国内第一次将弱电与强电加以区分,并加强弱电相关基础知识的传授,对培养弱电类人才的针对性非常强。
李瀚荪教授手稿
“用与电子线路课和电子技术课不同的方式,引入PN结、晶体管小信号与大信号模型,不仅解决了是否需要在本课程中引入受控元件和如何正确运用叠加原理的问题,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更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人才培养是个连续的过程,每门教材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电路分析基础》十分注重与后续课程内容的衔接。“这本教材的框架脉络非常清楚,教师使用这本教材讲课时,思路非常清晰,学生在这样的框架之下,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也更为容易。”作为“电路分析基础”的授课教师,北理工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王勇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电路分析基础》在实践检验中不断更新,其最终目标便是能让学生学得明白、教师用得放心。很多使用过的师生表示,《电路分析基础》是他们工作学习时必备的“案头书”。 《电路分析基础》出版至今的四十余年间,李翰荪坚持与时俱进,始终关注国内外相关领域的进展,根据技术发展情况和实际教学需求,不断将最新理念、知识注入新版教材中,持之以恒地进行精品化教材建设,形成了一系列国内教材首创,为我国高校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的基础性贡献。
学电路,走好人生之路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如果在一本思政类教材中,出现以上的教诲之言,一点也不让人意外。但是,在最新的第5版《电路分析基础》教材中,除了原理、公式、电路图,一句句诗词古文、名言警句恰到好处的穿插其间,不禁让人感慨这本教材的匠心独运。这些蕴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词句,对电路中的科学原理进行了巧妙揭示。
四十年来,每一版教材都是李瀚荪亲自编写及修订。2017年,已经90岁高龄的李瀚荪推出《电路分析基础》第5版,虽然已经不在讲台上授课,但是他的拳拳育人之心始终不曾改变。在修订《电路分析基础》第5版时,李瀚荪不仅在写作上力求运笔流畅、层次清晰,还结合课程思政要求,深入挖掘教学中的思政要素,突出自己“工科教材‘人文’化”的理念,寓“价值引领”于“知识汲取”与“能力培养”之中,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在了优秀教材的字里行间。
“由正实数域变换而来的对数域是一个‘虚拟世界’,对数表是现实世界语言和这‘虚拟世界’语言间的‘字典’!”生动形象的比喻、青年人易于接受的语言,让抽象的知识一下子变得清晰、有趣起来。“这本教材不仅告诉学生‘是什么’,同时还引导学生去探索‘为什么’,从导语到原理再到范例,循循善诱,学生使用这本教材学习的效果非常好”。王勇介绍道。
2017年出版的第5版《电路分析基础》
这本使用了四十余年的教材,之所以经久不衰,始终得到不同时代高校师生的欢迎,除了科学、经典的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的教学表达之外,更为重要的就是李瀚荪长达数十年对这本教材的精心耕耘。李瀚荪瞄准科研领域和行业发展的最前沿,聚焦学生群体的时代变化,不断把自己授课的经验体会,融入到一版版教材的修订中。“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相对比较难,《电路分析基础》这本教材深入浅出,覆盖的知识点非常全面、详细,逻辑性非常强,环环相扣,为我之后的专业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已经是北理工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副院长的傅雄军教授,作为学校1996级微电子技术专业的本科生,谈起24年前使用《电路分析基础》教材的体会时,仍然记忆犹新。
方便学生自学,也是《电路分析基础》的一个突出特点。自学能力对于大学生来说十分重要,一本便于学生自学的教材更加重要。一些“干货满满”的教材,往往有“骨”无“肉”,学生读起来晦涩难懂,只知结论、不知缘由,并不利于学生自学。针对这个问题,李瀚荪就主张“教材宜细不宜粗”,“细”教材阐述透彻,便于自学,利于解惑。
《电路分析基础》教材自诞生以来,国内众多知名高校一直将其作为电子信息、自动化、计算机类等专业的“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材。目前,在北理工每年都有1300名以上不同专业的学生使用该教材。这本既便于学生自学,也利于教师教学的优秀教材,得到师生们经久不衰的赞誉。在四十多年的实践探索中,《电路分析基础》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继承经典、与时俱进、立德树人,其改版次数、发行量和影响力在国内同类教材中可圈可点。教材自发行以来,曾获得过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奖、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优秀奖、国家教委科学进步二等奖、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等荣誉,入选过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发行量长期居全国同类教材前列。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关键要素,更是立德树人的基本载体。以李瀚荪为代表的学院几代教师讲传承、重创新,与时俱进、精益求精,不断将新思想新知识新观点融入课堂和教材,不仅推出了5版《电路分析基础》教材,还推出了《电路分析基础学习指导》《电路分析基础学习指导》《简明电路分析基础》《简明电路分析基础教学指导书》等系列配套教材,共同构成了优质教材矩阵。”集成电路与电子学院党委书记武楠谈道。
一本书,一堂课,一群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北理故事,还在不断演绎新时代的精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