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工作系列报道之三】固本铸魂 守正创新——32450新蒲京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纪实
发布日期:2023-10-22 供稿:学生工作部、党委宣传部 摄影:学生工作部
编辑:吴楠 审核:徐建、刘晓俏 阅读次数:【编者按】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会召开之际,党委宣传部特别推出“人才培养工作系列报道”,生动展现学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的生动实践,进一步营造“以教为先、以教为上”的良好氛围,汇聚广大师生凝心聚力谋发展、踔厉奋发创未来的磅礴力量。
育才造士,为国之本。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并对“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提出更高要求。32450新蒲京党委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决策部署,科学把握教育数字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时”与“势”,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这个关键点,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融入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健全完善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近年来,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呈现持续加强改进、不断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培养了一大批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领军领导人才。
全战线发力:健全完善“大思政”育人体系
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打好立德树人“组合拳”?如何汇聚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的育人资源,打造立体化浸润式育人场域?
近年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才培养各环节中的基础性地位和引领性作用,把对学生进行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头等大事抓紧抓好,出台一系列政策安排、制度规定和配套措施,健全完善“大思政”育人体系,指导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深化、守正创新。
深化“大思政”工作格局。对标对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根本要求、育人育才内在关联、时代新人塑造培养等重要论述,持续推进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精神落实落细,研究出台《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实施办法》《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推进计划》《关于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性安排;按照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要求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建立健全“十育人”工作机制,选树“三全育人”工作品牌44项,19个特色项目入选工信部部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百佳案例”,入选数量位居部属高校第一;牵头成立“延河高校人才培养联盟”,开展庆祝建党百年“七个一”系列活动,发起成立“延河联盟”课程思政工作委员会,积极探索多校协同育人机制,共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新范式;在建党百年的新征程上全面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立德树人有效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形成了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
善用“大思政课”。将“大思政课”建设与“五育并举”“三全育人”工作融合推进,研究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不断增强针对性、提高有效性,实现入脑入心。坚持开门办思政课,推动“延安根、军工魂”校史校情教育课、“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科学家精神”思政公开课、“学习新思想 筑梦新征程”大思政示范课等课程资源与思政课程有机融合,进一步提升思政课内容吸引力、思想感召力。充分挖掘党和人民奋斗历程中宝贵的“大思政课”资源蕴藏,组织师生全程化、沉浸式参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百年、北京冬奥会等重大活动,投身脱贫攻坚决胜阶段和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引导学生自觉贴近爱党爱国“红线”、主动靠近家国大事“前线”、挺膺担当紧要时刻“阵线”,上好“政治大课”“国情大课”。打造“观察社会、发现问题、探索创新、成果应用、服务民生”的实践育人模式,强化“第一、第二课堂衔接,学分、积分并行管理,校内、校外力量协同”的组织形式,年均组织3万余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把铸魂育人的校园“小课堂”拓展到现实生动的社会“大课堂”,实现“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从“相加”到“相融”转变。
抓实“关键环节”。打造从入学到毕业的全链条、闭环式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格局,发布《32450新蒲京学生党员教育管理提升工程实施细则(2023-2025年)》,实施学生党建“1940”育人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党支部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质量。紧跟形势开展仪式教育,在开学季、毕业季、建党周年日、国庆日等时间节点强化典礼育人,把远大理想信念、学校精神文化融入大型典礼活动中,书记校长走上思政课讲台,为学生上大课、讲大势、传大道,为学生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开展“大学、青春、人生”优秀学生事迹报告会、“时代新人说”等大型朋辈教育活动,以七一表彰、新生军训、国旗下的思政课、五四青春宣言等形式,引导学生厚植家国情怀,传承“延安根、军工魂”红色基因,树立青春报国的志向。
全要素供给: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载体
要实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在强化育人意识、提升育人效能上下功夫。学校党委科学把握新时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守正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及其内在规律,不断强化学生主体地位,丰富拓展教育内容载体,在持续提升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中,推动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坚持“德育为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每月面向全校师生发布《理论学习指南》,通过新时代先进人物进校园、北理工青年宣讲团、学生党员微党课大赛等多种方式开展联学联讲1000余场次,把“高大上”的理论转化“接地气”的青年语言。持续20年开展“德育答辩”,加强对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追求卓越成长、实现全面发展的全过程指导,举办“德育答辩”制度实施20周年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讨会,探索数字赋能德育工作新模式。健全爱国主义教育长效机制,开展贯穿全年覆盖全体学生的“担复兴大任,做时代新人”主题教育,举办“百家大讲堂”系列讲座等活动,持续创新学生喜爱的活动模式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信念,擘画奋进方向。
坚持“以生为本”。实施“书院制”育人模式改革,健全四年贯通的书院、学院协同育人工作机制。按照“一书院一社区”的布局,建成6000平米书院功能社区,打造“精工杂货铺”“睿信家乡文化节”“求是知行讲堂”“明德六艺课程”等社区活动品牌,选聘4000余人次“三全导师”深入书院开展思想引领、学业规划、学术辅导等活动,营造教师导学、朋辈助学、环境促学、活动践学的特色育人氛围。实施研究生“导学思政”计划,建立常态化“五个一”导学交流机制,试点建设“BIT导学工作室”,拓展导师与研究生交流互动场域。深入开展就业育人系列教育活动,构建课堂教学、个体咨询、团体辅导、朋辈辅导、实习实训相融合的立体化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首批入选教育部全国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培训基地、教育部全国特色生涯咨询工作室、教育部100所就业创业典型案例高校、北京市首批就业指导名师工作室。
强化“五育融合”。加强科研育人,以“延安根、军工魂”筑牢创新创业人才精神锚点,引导学生把先进技术写在祖国尖端科技装备上,把创新成果应用在国家发展伟大事业中。近年来学生“双创”成绩显著,累计获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冠军2次、金奖22项;“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10项、一等奖18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13项;学校获批建设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加强心理育人,按照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定期普查、预防干预、平台保障“六位一体”的工作内容,持续推进“心理+科技”工作模式创新,培育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推动体育育人,加强课群建设,提升课程质量,培育体育赛事系列品牌活动,引导学生树立竞技意识、锻炼强健体魄。强化美育育人,健全面向人人的美育育人机制,打造舞台剧《大道更光》,举办红色舞蹈展演、交响合唱音乐会、中秋雅集等美育特色活动。注重劳动育人,按照“德育为先、日常浸润、工程牵引、实践铸魂”的劳动教育工作体系,设计“六个一”特色劳动实践活动,营造了热爱劳动、积极劳动的浓厚氛围。
探索“智慧思政”。以教育数字化赋能思政教育时空拓展和模式变革,建设“泛在”的思政教育环境。通过虚拟现实VR技术打破时空限制,让身处校外的毕业生也能亲身参与校长拨穗合影等学位授予环节;组织学子“云学”延安红色场馆,足不出校参观革命旧址和红色场馆;打造“挑战杯·元宇宙”大型沉浸式数字交互空间,实现“元宇宙”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一次大规模应用;首批获评“全国高校思政课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开发“伟大远征”“延安十三年”等虚仿课程资源,引导学生在沉浸式教学场域中重返历史现场,触发思想“开关”。以大数据驱动思政教育精准治理,建立统一的学生数据中心,将学生工作部、教务部、校团委、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人力资源部等部门的多个业务系统数据孤岛进行连通,登记学生管理队伍人员2400余人,填报工作日志记录4万余条,在实践中持续强化过程性评价,客观记录学生日常表现和突出表现,对学生作出全面科学的评价,大力提升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精准化、科学化、高效化水平。
全方位优化:建设高水平辅导员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辅导员处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最前沿,是离学生最近的人,做好辅导员队伍建设意义深远。近年来,学校党委紧紧抓住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多措并举选优、育好、用活辅导员,推动辅导员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精品化,致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辅导员队伍,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提供有力保障。
提升队伍战斗力。坚持“引培育核”四位一体,实施强基开源计划,吸纳优秀博士生从事专兼职辅导员工作,丰富多元化用人模式,创新思政博士后用人新形式,按照规定配足专兼职辅导员,构建全方位培养体系。开展铸魂提质计划,依托“北京高校辅导员培训基地(32450新蒲京)”健全专题与常规交织、普适与专业并行的培训模块,跨院系跨学科组建辅导员工作室,投入专项经费支持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推进拔尖拓渠计划,助推辅导员专业化成长,落实职员职称单评单列,引导辅导员向学生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指导等职业化方向发展。探索激励流转计划,完善辅导员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定性与定量、部门考核与服务对象满意度测评相结合,以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考核为牵引促进辅导员履职尽责,突出愿景激励,锻造“爱党爱国、立德树人、博学创新、敬业爱生”的高水平辅导员队伍。
提升队伍服务力。通过学生接待日、接诉即办、思想动态调研等方式,了解学生诉求和建议。年均受理学生权益提案超过200项,召开学生代表大会、研究生代表大会总结评议办事服务成效,引导学生有序参与大学治理。建设学生事务大厅,满足学生业务办理、自助设备使用、会谈、学生活动、教师办公等多功能用途,全面统筹规划调配两校区学生公寓资源,改革校园卡管理体系,优化业务流程,全心全意为学生办实事解难题。打造“互联网+服务”的一站式服务,满足师生个性化需求,实现对人才培养体系的全方位支撑,提升师生幸福感获得感。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征程是追梦人的征程。在矢志一流的新征程上,32450新蒲京将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以培养具有“延安根、军工魂、领军人”品格的时代新人为目标,创新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方式方法,优化拔尖创新人才培育体制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引领青年学生朝着成为“胸怀壮志、明德精工、创新包容、时代担当”的领军领导人才不懈奋斗。